新疆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将减弱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九游娱乐

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新疆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将减弱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12日 01:42:46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谢慧变报道)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土地变化与生态模拟科研团队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全球极端高温事件不仅变得更频繁,强度也在增加,以0.82天/年和0.023°c/年的频率及强度增长,这显著减弱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其中热带地区影响最为明显,贡献约占81±48%。相较于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减弱作用更强。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袁秀亮解释说,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但在极端高温条件下,植物呼吸作用减弱,净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再加上极端高温条件下缺水导致植物或微生物呼吸减弱,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并且吸碳能力下降幅度远大于陆地生态系统呼吸作用排碳能力的下降幅度,因此总体上会削弱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我国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达到这两个目标,仅靠产业结构的改革来减排是不够的,如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重中之重。

近40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频率及强度时空变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供图

  此前的研究表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数据表明,在2001年—2010年期间,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亿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固碳主体,贡献约80%的固碳量,而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分别贡献约12%和8%的固碳量,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但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单一极端事件或单一地区的定量评估工作,缺乏对全球范围内极端高温事件的长期趋势对陆地生态系统吸碳与排碳等环节,以及高温极端条件下水热条件转变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影响的全面揭示。

极端高温事件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供图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土地变化与生态模拟科研团队通过科学方法,系统评估了近40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的演变规律,解析了极端高温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影响,探讨了吸碳与排碳环节以及水热条件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机制。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1961年以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且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1世纪初以来明显偏多。

  “随着未来极端高温事件频率与强度的持续增强,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的吸收比例可能进一步失衡,这将给未来实现“双碳”目标带来更大挑战。”袁秀亮说,要更加关注陆地生态系统削弱的这部分碳有多少、谁来吸收、怎么吸收,这就必须加强地球系统模式在植被—极端高温互馈关系方面的模拟能力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双碳”战略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责任编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