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专栏 | 金婉卿:争做天山脚下的光明使者-九游娱乐

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九游娱乐>九游娱乐首页>援疆

援疆专栏 | 金婉卿:争做天山脚下的光明使者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06日 17:59:38    来源: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

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南麓;从认真检查,到答疑解惑;从细心照料,到授人以渔……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
“一个人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可用之才,一切都需要学习和锻炼,正好赶上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我就来了。”一年半前,浙江省援疆第十一批第一期医疗人才的援疆专家金婉卿来到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任眼视光中心主任,后任眼视光科主任和眼科诊疗中心主任,同时兼任浙江省医疗援疆眼科专科联盟组长。一年半来,金婉卿结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需求,在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上积极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被患者和同事亲切地称为“天山脚下的光明使者”。
01

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每天,诊台前都会挤满了各种病人,而她总是用耐心和专业认真解答每一个难题——这是金婉卿在阿克苏工作的日常。
“叔叔,您的白内障需要尽快做手术了,千万别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金婉卿叮嘱诊台前的老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阿克苏地区眼部疾病相对较多,这也让金婉卿找到了入疆后的第一个动力:控制不了病人的多少,但是通过自己,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病人治愈多少自己可以控制。
金婉卿拥有29年眼科临床经验和16年管理经验,她始终认为“医疗质量提升是关键问题,患者的健康必须摆在第一位。”金婉卿很喜欢《黄帝内经》上的一句话——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末病,她一直认为,治疗眼部疾病更应该以预防在先,这也是医学上逐渐形成的共识。
来到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后,她带着医护人员参加线上线下的培训,及时召开分享交流会,还积极开展各类义诊和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各族群众的预防意识。
2023年8月,拜城县老虎台乡17岁少年尼加提因左右眼分别查出重度、中度圆锥角膜症状,视力骤降,戴框架眼镜也无济于事,已经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他来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

图片

在金婉卿的诊治和帮助下,尼加提成功参加了浙江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角膜病专家郑钦象帮助下,免费为尼加提的左眼进行了角膜移植术,又为其右眼免费量身定制了硬性巩膜接触镜。治疗、矫正后,尼加提的视力从0.3提升到了1.0,400多度的散光改善到残余散光25度。尼加提成为全疆首个通过配戴硬性巩膜接触镜提高矫正视力的受益者。
金婉卿说:“本次硬性巩膜接触镜在阿克苏的成功验配,标志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在眼视光诊疗领域正式迈入全疆领先水平。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优势资源,为地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图片

“你的温柔和耐心治疗,温暖了我的心灵。你们的付出,不仅让我的身体得到了康复,更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有一天,启明行动其中一名受助孩子托热汗·朱马洪给金婉卿写了一封感谢信,这封信里的这句话,让她深深理解了援疆的意义:“治的是眼睛,温暖的是心灵,凝聚的是人心。”
在疆期间,金婉卿积极牵线搭桥,联系浙江省的20多位专家参与到浙江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等项目,不仅为本地为斜视患者带来福音,为复杂眼底患者带来先进技术等,还为本地眼科医生带来了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02

把科研教学抓在日常
金婉卿不仅是一位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医生,更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
每次金婉卿给患者看病,都会带上本地年轻医生,详细的讲解、细心的叮嘱、温柔的语气,彰显着金婉卿待人处事的耐心,这不仅体现在对眼科诊疗质量的严格把关和高标准要求,也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原来在阿克苏也能够把国家级的继续教育可以做到这样的水平”!

图片

“可以线上直播、可以重复学习视频、可以会后总结和提升、可以吸引到疆外专业机构的同行来阿克苏参加会议、可以见到国内的大咖专家……”
这是金婉卿组织线上线下培训后,不少医生第一时间的反馈。她毫不保留地把专业知识与技术都传授给了科室同事,并耐心地讲清楚一些先进器材的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让科室医生真正将技术学到位。

图片

“援疆不仅为百姓健康,也为了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援疆以来,金婉卿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把“传帮带”做好,才能真正提升科室整体水平。为此,只要有时间,她都会给全体临床医师开展专项培训,大家也会齐心协力策划培训方式,在一次次的实践探索中,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学习方式。
首先要“修炼内功”。金婉卿通过现场临床教学带教、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参与近视防控科普讲课等方式,指导每个学员临床技术、收集临床病例。其次要“善于学习”,金婉卿邀请疆内外专家学者来到阿克苏,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和规范化培训,让团队感受到收获满满。再次要“借船出海”,金婉卿积极帮助年轻医生参加“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会议、全国眼科及眼镜产业会议等,让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接受培养。

图片

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科医生邱晓静在金婉卿推荐下,前往温州参加第十届vc会议。“这是我工作10年来,首次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而且我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还参加了‘近视防控接触镜案例菁英赛’,获得三等奖。我感觉这对于自己临床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很感谢金主任。”邱晓静说。
03

把“师带徒”抓牢固
“阿克苏的眼科医生最缺乏的是新理论、新技术,提高本地医生的能力必须要学习,必须要把师带徒抓在日常,有进度、有计划、有目标进行量化培养。”金婉卿说,她还指导传帮带学员参加学习写项目标书2项,也带领医院眼科医生和徒弟加入全国的专家共识撰写团队中,提升学习并见证了参与的共识发表2篇,积极参与编写团体规范2项。
金婉卿曾打趣地说,“我在温州时是一个科研‘小白’,可是到阿克苏来了,我觉得我的科研 ‘肩膀’得让他们靠一点儿,虽然科研对我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会带着大家往前走。”

图片

入疆以来,金婉卿在后方团队、本地院领导及援疆指挥部等支持下,努力推进科研工作,协助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获批1项“基于数字眼科智能体系的新三级眼科诊疗的模式构建和应用”中央引导地方科研项目,自治区卫生健康推广技术项目1项;作为首席专家,金婉卿还获得教育部学位中心的2023年度主题案例项目,项目主题与援疆教学密切关联。同时,开展当地的近视防控横向课题研究项目和新技术新项目。
为了实现医院眼科长期健康发展,金婉卿花了将近一年时间,积极推动眼科顶层设计和梯队发展,在科研创新、新技术、人才等方面为眼科打下坚实基础。
金婉卿通过科研项目和学术提升及交流推广,推动疆内外的眼视光沟通平台,提升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学术地位,吸引国内外专家40余人次及40多家单位来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共计线上线下近1万行业从业者受益。团队也逐渐掌握各种线上线下的交流培训模式等,通过科普宣讲推广让当地名民众认可视光学水平,让近40万名师生受益,提升了专业影响力。

图片

一年半来,金婉卿依托援疆优势平台、“以院包科”、“跨省医联体”、浙江医疗“小组团”援疆等帮扶合作模式的支持下,先后助力阿克苏地区建立南疆首家眼视光科、发展眼视光5g远程门诊、推广儿童健康科普馆活动等,专项资金项目——基于数字眼科智能体系的新三级眼科诊疗的模式构建和应用得到省指挥部的认可和推广应用,为阿克苏地区眼科、眼视光诊疗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援疆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金婉卿心中满是感慨与不舍,她动情地说:“这段援疆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在这里,我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也感受到了边疆人民的淳朴与善良,也感受到了同事的热情和好客。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我的心已经永远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我会把在这里的点点滴滴铭记在心,阿克苏有需,我会尽我所能,继续为这里的患者和同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责任编辑:达吾提·图尔荪
网站地图